维金携手多家知名银行,为撮合型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交易合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合规、商户信任、税务风险、支付等问题。
维金业财融合解决方案是以维金业财通产品为基础,以金融级别账户体系为根本,对内打通企业各业务、财务系统,对外接入银行、支付机构等通道,实现业财数据联动和交互,进行实时记账和数据分析,实时产生数据报表,同时实现对监管营收资金的按时、保量上缴,监控资金欠款、资金在途,确保营收资金的安全、准确。帮助企业不同业务或岗位的管理层有效洞察和理解运营数据,快速做出业务决策,真正实现企业业财一体化。
维金连锁零售解决方案是基于连锁零售场景,为品牌客户提供的一整套在线化、电子账户、易对账、灵活分账、资金合规的解决方案,用于连锁加盟分账、采购支付、供应链上下游支付、资金划拨的场景,可实现品牌企业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账务全面掌控,高效对接和使用,降低非必要支出,助力品牌降本增效,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
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借助了银行的合规方案来处理资金,所以不存在“二清”问题,也解决了客户资金流转中不必要的税费问题。
维金针对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创新的“1+1+N”模式综合服务—— 1,是站在顶层设计角度,提供完整的产业金融战略咨询; 1,是站在底层建设角度,提供坚实可靠的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N,是站在联合运营角度,提供基于场景(N个)的金融业务赋能。
物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性产业,2009-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1%下降至15.5%,但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政府、物流生态圈企业力争实现的目标。
从行路难,到如今交通的四通八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
B2B行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主要B2B平台覆盖范围在全国快速拓展,对城市的覆盖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
×
日期:2018-11-27
作者:亿欧
报告来源:亿欧
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新零售、互联网时代到来,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化、标准化向差异化、个性化转变;物流科技不断突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主流;国家政策也在全方位鼓励物流科技的发展。在上述四个因素的共同驱动下,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物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
降本增效成果初见,但仍有提升空间
我国物流行业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成长期,社会物流总额正在逐年稳步上升,单位物流成本回落,运行质量有所提升。但是,物流行业的关键经济指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等)表现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段差距。
社会物流总额逐年上升,单位物流成本回落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社会物流总费用也在增加,但单位物流的成本(单位社会物流总额花费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回落。这显示了目前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降本增效成果初见。
对比国际水平,我国物流行业运行效率偏低
全社会的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整个经济体的物流效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越低表示该经济体物流效率越高、物流发展水平越发达。201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1万亿元,占我国GDP的比例为14.6%,相较于往年的数据已经有所下降,但是,较世界平均水平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明显的差距,我国物流行业仍需要进一步降本增效。
新零售时代下销售模式变化,推动传统物流转型
近年来,电子商务、新零售、C2M、O2O、货运匹配平台、运力众包、多式联运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快速发展,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化、标准化向差异化、个性化转变,这些变化向传统物流行业运行方式提出了挑战,各环节数据的打通与整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零售时代下销售模式变化,对物流提出新诉求
受投资回报率下降、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和基准利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由2011年Q2的2.7%,收窄至2018年Q2 的2.12%。净息差不断收紧,加剧商业银行竞争,刺激其寻求新业务扩张,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以互联网为依托,整合产业链数据
在各环节数据打通的大背景下,物流行业就需要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线上线下的数据进行深度整合,并利用一套完善的系统来进行库存管理、需求预测等。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改变了物流行业原有的运行形态和市场环境,一批创新的物流模式也在涌现,如车货匹配、众包运力等。
互联网+时代,物流产业运作模式创新
车货匹配平台,将传统运输环节与互联网融合
2013年,在“互联网+物流”的浪潮下,涌现了一批车货匹配平台企业,主要有同城车货匹配平台与城际车货匹配平台两种。这些企业的服务结合了GPS定位技术、云计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传统货运市场信息不畅、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在此类平台下,货主发布运输需求,平台根据货物的属性、距离、交付时间等要素来与核实的司机进行匹配。由于涉及到车、货两端的精确匹配,平台需要整合运力资源,节约成本,优化客户体验,因此对物流数据的处理要求极高。
多式联运发展,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
多式联运是结合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飞机运输、水运运输等多种方式的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模式,由于运输过程中涉及多种运输工具,全程可监控、全程可追溯、物流系统全面贯通十分重要,信息化手段的运作必不可少。多式联运作为物流行业的创新业务组织形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学人一项研究表明,至2050年,我国GDP规模将达到105.92万亿美元,这将成为我国多式联运的中长期发展经济基础。
多式联运受到了各项国家战略规划的支持,包括《“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 年)》、《关于推动交通提质增效提升供给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等,而 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中将“多式联运工程”列为重点工程第一位。
快递行业快速增长,最后一公里成本高昂
快递业务量增速放缓,但总体规模仍在增长
乘着电子商务发展的东风,中国快递业务量在2011-2016年间以超过50%的平均速率增长。虽然2017年增速有较大的下滑,但总体快递业务量预计将会持续增长,预测2018年底将达到441.6亿件。
2012年至2018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持续走低,由18.56元/件降至12.72元/件;另一方面,配送成本增加,以圆通为例,2016年单票配送成本为1.32元,2017年上升到1.4元,增长率为5.83%,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虽然末端配送距离不足整个运输距离的5%,但是着力提高配送效率将是城市末端快递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末端配送成本已经占到物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而末端配送花费的时长占据了整个快递业务时长的45%。在未来,只有靠无人机和智能快递柜等智能化、自助化的手段,才能消化不断增长的配送需求。同时,智能快递柜作为无人在家场景下的配送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智能快递柜企业有中邮速递易、丰巢等。
用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获取完整报告
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