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金携手多家知名银行,为撮合型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交易合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合规、商户信任、税务风险、支付等问题。
维金业财融合解决方案是以维金业财通产品为基础,以金融级别账户体系为根本,对内打通企业各业务、财务系统,对外接入银行、支付机构等通道,实现业财数据联动和交互,进行实时记账和数据分析,实时产生数据报表,同时实现对监管营收资金的按时、保量上缴,监控资金欠款、资金在途,确保营收资金的安全、准确。帮助企业不同业务或岗位的管理层有效洞察和理解运营数据,快速做出业务决策,真正实现企业业财一体化。
维金连锁零售解决方案是基于连锁零售场景,为品牌客户提供的一整套在线化、电子账户、易对账、灵活分账、资金合规的解决方案,用于连锁加盟分账、采购支付、供应链上下游支付、资金划拨的场景,可实现品牌企业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账务全面掌控,高效对接和使用,降低非必要支出,助力品牌降本增效,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
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借助了银行的合规方案来处理资金,所以不存在“二清”问题,也解决了客户资金流转中不必要的税费问题。
维金针对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创新的“1+1+N”模式综合服务—— 1,是站在顶层设计角度,提供完整的产业金融战略咨询; 1,是站在底层建设角度,提供坚实可靠的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N,是站在联合运营角度,提供基于场景(N个)的金融业务赋能。
物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性产业,2009-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1%下降至15.5%,但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政府、物流生态圈企业力争实现的目标。
从行路难,到如今交通的四通八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
B2B行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主要B2B平台覆盖范围在全国快速拓展,对城市的覆盖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
×
日期:2019-12-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央行科技司杨富玉:支持金融机构、外资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金融科技标准编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在“2019银行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欢迎广大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各方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支持外资企业加入标准工作组,公平参与金融标准编制,增强标准编制主体的多元化。
会上,杨富玉从四大方面提出强化标准引领,提升银行数字化转型。其中第一条便是强化标准对新技术应用规范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
杨富玉指出,近年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不断改变各国和地区的经济金融版图。金融科技在提供广泛机遇的同时,增加了潜在风险。国际社会形成共识,金融科技能够促进金融发展、金融普惠和金融提效,但相应会增加金融稳定、市场诚信、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的风险,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推荐性标准可以发挥独有的“软法”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标准阻碍创新,企业可以运用其市场影响力,制定游戏规则,与银行共享数据,实现甚至超越国外开放银行制度想达到的目标。
杨富玉认为,这种观点是短视狭隘的,没有看到在专有接口模式下数据不规范、竞争不充分、创新不持续、公共利益受损的风险。
其次,强化标准高水平开放的支持作用。
随着跨境交易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犯罪和欺诈行为日趋复杂,准确识别和验证交易对手,包括商业和贸易伙伴,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通过提供一个普遍公认的识别码,配以基本的机构资料、严格的验证过程和高数据质量,可以促进更有效地识别和验证对手方。LEI最初是G20、FSB推动,发布国际标准,用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在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LEI能为对手方识别和验证带来重要价值,全球正寻求在银行业以及供应链和数字市场等行业的用例中扩大LEI的采用范围,不仅限于用在监管报告。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金电、CFCA等单位争取在中国基于LEI的数字身份识别项目试点,希望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并参与。”杨富玉指出,央行高度重视LEI编码在中国的落地工作,助力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金融机构和跨境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帮助企业走出去。
第三方面是,强化标准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杨富玉举例称,2018年7月,一行两会、国家标准委批复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近期开展的中期评估表明两地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包括:建立金融团体标准发布平台,加大区域金融标准供给力度;开展金融产品标准建设,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读性、易读性和规范性;构建“轻量级”标准体系,降低中小银行开展标准化工作难度;加强金融标准质量管控,注重标准与监管规则协调配套;将金融标准创新与金融科技应用相融合,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
第四方面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标准化体制机制。
杨富玉指出,当前金融标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业务、管理标准缺失比较严重,这与一直以来业务管理部门参与金融标准建设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
他建议,各单位、各部门结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金融数字化转型,积极支持金融标准研究组织建设,安排专职人员开展标准化工作,并探索建立“技术、业务、管理”三者融合、激励有效的金融标准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