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热点

央行科技司杨富玉:支持金融机构、外资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金融科技标准编制

日期:2019-12-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央行科技司杨富玉:支持金融机构、外资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金融科技标准编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组织研制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科技标准。”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在“2019银行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上致辞时表示,欢迎广大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各方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支持外资企业加入标准工作组,公平参与金融标准编制,增强标准编制主体的多元化。

会上,杨富玉从四大方面提出强化标准引领,提升银行数字化转型。其中第一条便是强化标准对新技术应用规范引导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

杨富玉指出,近年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不断改变各国和地区的经济金融版图。金融科技在提供广泛机遇的同时,增加了潜在风险。国际社会形成共识,金融科技能够促进金融发展、金融普惠和金融提效,但相应会增加金融稳定、市场诚信、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的风险,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推荐性标准可以发挥独有的“软法”作用。

有一种观点认为,标准阻碍创新,企业可以运用其市场影响力,制定游戏规则,与银行共享数据,实现甚至超越国外开放银行制度想达到的目标。

杨富玉认为,这种观点是短视狭隘的,没有看到在专有接口模式下数据不规范、竞争不充分、创新不持续、公共利益受损的风险。

其次,强化标准高水平开放的支持作用。

随着跨境交易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犯罪和欺诈行为日趋复杂,准确识别和验证交易对手,包括商业和贸易伙伴,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通过提供一个普遍公认的识别码,配以基本的机构资料、严格的验证过程和高数据质量,可以促进更有效地识别和验证对手方。LEI最初是G20、FSB推动,发布国际标准,用于场外衍生品交易报告,在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LEI能为对手方识别和验证带来重要价值,全球正寻求在银行业以及供应链和数字市场等行业的用例中扩大LEI的采用范围,不仅限于用在监管报告。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金电、CFCA等单位争取在中国基于LEI的数字身份识别项目试点,希望商业银行积极支持并参与。”杨富玉指出,央行高度重视LEI编码在中国的落地工作,助力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为金融机构和跨境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提供便利,帮助企业走出去。

第三方面是,强化标准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杨富玉举例称,2018年7月,一行两会、国家标准委批复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近期开展的中期评估表明两地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一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包括:建立金融团体标准发布平台,加大区域金融标准供给力度;开展金融产品标准建设,提高金融产品的可读性、易读性和规范性;构建“轻量级”标准体系,降低中小银行开展标准化工作难度;加强金融标准质量管控,注重标准与监管规则协调配套;将金融标准创新与金融科技应用相融合,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

第四方面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标准化体制机制。

杨富玉指出,当前金融标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业务、管理标准缺失比较严重,这与一直以来业务管理部门参与金融标准建设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

他建议,各单位、各部门结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和金融数字化转型,积极支持金融标准研究组织建设,安排专职人员开展标准化工作,并探索建立“技术、业务、管理”三者融合、激励有效的金融标准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分享至

热门新闻

联系我们
维金在您身边

留言咨询

收到信息后,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免费咨询热线(工作日9:30-18:30)

400-101-959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