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热点

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

日期:2020-07-20

作者:远瞻智库

来源:百家号


2019年,以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加速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各国金融科技竞争更加激烈。金融科技蓬勃发展, 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a5c27d1ed21b0ef405fd7fe492f9c4dc81cb3e32.jpeg

2019年,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金融科技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首份规范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 (DCEP)呼之欲出;北京首家金融科技社会组织—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成立;第一家外资支付机构正式进军中国市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又添新成员,民营银行获批再度“开闸”......所有一切重大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运行逻辑,都为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构筑起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96dda144ad34598219f40db75dc9a4abcbef8459.jpeg

2018-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依然是全球“领头雁”,更多城市和地区加快金融科技产业布局;“ABCD+”技术生态逐步成型,关键底层技术融合更加深入,发展特色更加突出;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速,保险行业已经由渠道变革转向运营和服务变革,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监管科技稳步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站在2019年的高度上展望2020年,我们发现,金融科技发展 “双稳”结构基本成型,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更加健全,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融合加快,区块链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生物识别技术的金融安全保障作用更加凸显,构建开放银行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更加多元,“中台”战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实施,互联网企业“去金融化”趋势更加明显,监管科技的主导角色强化,中国版监管沙盒模式逐渐成型。

b3119313b07eca80bfa8a496c11e02dba04483d2.jpeg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


以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加速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18-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态势较好,金融科技关键底层技术布局加快,各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各国也在不断调整手段、创新监管方式,为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和交易量都有所提升。金融科技投融资发展态势迅猛,北美洲和亚洲、欧洲最为活跃。“适度监管、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已成共识,更多国家开始采用监管沙盒机制、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完善相关立法等措施。 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等重点国家或地区依然发挥着一定示范作用。

ae51f3deb48f8c5466374ded7514b8f3e2fe7fd4.jpeg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依然是全球“领头雁”,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支付领域开放加快了整个产业“走出去”步伐。金融科技监管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不断展开,中国版“监管沙盒”逐渐成型;数据保护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产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

产业发展领先全球企业营收规模稳定增长市场规模不断创新高金融科技专才培养持续增多科技风险性较金融风险性更突出支付领域开放加快金融科技开放步伐融资金额持续上升,支付业务倍受青睐

投融资活跃度仍然较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主要技术支撑的金融科技领域关注度比较高支付业务备受金融机构投资青睐监管体系完善制度化建设

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打造中国版的监管沙盒数据保护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个人金融信息(数据) 保护试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有关个人金融信息和金融数据保护的多项标准,也已立项编制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领先城市;雄安新区、成都、重庆、广州、南京、青岛等地也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fd039245d688d43fd9cd28502d23471d0ff43beb.jpeg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与实践


“ABCD+”技术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融合更加深入,生态正在逐步完善。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保险行业已经由渠道变革转向运营和服务变革,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监管科技稳步发展。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

我国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实现创新能力和应用程度“双升”,“ABCD+”技术生态正在逐步完善。把区块链等核心技术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金融科技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1c950a7b02087bf4856ad330bceec22a10dfcf2d.jpeg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人工智能

2018-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扩展迅速,专利申请量依然世界第一。投融资额度持续上升,项目选择更加理性。 人工智能与各类产业、各类场景融合更加紧密,产业链下游的相关行业发展更加迅速。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

2019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超过49.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2.6%2018年总融资额和单个项目投资额相较上一年呈现爆发式增长

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北京、 广东、上海、浙江、江苏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国数量的90%以上


8cb1cb1349540923556e6211c265440fb3de4919.jpeg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区块链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2018-2019年,区块链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持续升级,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投融资虽遇冷但回暖形势明显。

区块链产业规模约10亿元,区块链相关产品交易、教育等衍生产业的规模约为40亿元截止到2018年,我国区块链领域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435件,申请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达到82.1%区块链行业投融资虽遇冷但回暖形势明显

区块链企业数量和融资数量呈现出东多西少的发展态势


d439b6003af33a8756788cc09661853e5243b593.jpeg

2019中国区块链企业竞争力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71cf3bc79f3df8dc4432f307822ce78d461028d8.jpeg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云计算

2018-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云计算产业投资已经进入到战略调整期;产业链上游芯片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中 游各厂商正积极推动研发,下游云生态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华北、华东、华南是中国云计算 产业的发展的主导区域。

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与美国有较大差距2018年,国内市场全年共计308家云计算公司获得投资,云计算产业投资已经进入战略调整期

华北、华东、华南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


d53f8794a4c27d1e064716f34ae83868ddc43863.jpeg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大数据

2018-2019年,我国数据生产量大幅提升,产业规模稳步提升。技术自研能力需增强,创新应用能力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在跨 系统数据分析方面还在起步,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在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更加深 入。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东西差异明显,出现“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格局。

数据生产量大幅提升。 2018年我国数据量达 到7.6ZB(同期美国数 据量6.9ZB),预计2025年达到48.6ZB。大数据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 元。预计到2019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7150亿元。

大数据技术自研能力需增强。2018年,我国大 数据领域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自研比例不超过10%。


b17eca8065380cd79cbce0daf17938325982812e.jpeg

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出现了“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西南地区以贵州和重庆为中心扩散发展;西北地区大数据产业整体发展比较落后。

3c6d55fbb2fb431618ce91866f99d32508f7d339.jpeg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互联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球运营商纷纷加速向5G升级迭代。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39万亿,月活 跃用户较去年净增长4600万;金融支付用户规模已经突破9亿, 并且仍保持了15%以上的增速。

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物联网首次被写入其中,成为增加内需的产业政策重点 抓手之一。截止到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33万亿元,较去年增长12.14%。

5G对物联网影响有限。目前已完成的5G标准主要聚焦于增强移动宽带 (eMBB)场景,2019-2020年5G率先商用的场景也集中此。eMBB场景 更多用于移动互联网,依然是人与人通讯为主,对物联网应用支持有限。 作为物联网业务核心支持的两大场景低时延高可靠(uRLLC)和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的标准化工作依然没有完成,其商用推进会更慢。5G 对物联网的影响尚需时日。

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集聚在东部发达地区。截至2019年6月 底,我国已经设立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重庆南岸区、 江西鹰潭等5个物联网特色产业集聚区基地,东部地区较为集中。

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主要以密码技术、量子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为代表。安 全技术在保障金融稳定和财产安全、促进金融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量子技术领域,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我国量子技术发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d439b6003af33a876e40c7c48961853e5243b587.jpeg

在密码技术领域,密码生态系统的制度化建设稳步推进,更多新型加密规则出现。

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开展《金融行业密码应用基本要求》标准编制工作201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颁布, 密码的应用和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和融资额稳步增长

截止到2018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继续增长至170.1亿元,较去年增长19.6%截止到2018年,行业融资额达到163.81亿元,较去年增长了将近3倍

指纹识别占比依然最高,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得到明显扩大,虹膜识别主要应用于门禁管理、押运管理等高安全要求级别的场景,静脉识别技术也已在部分银行自助设备中得到运用


金融科技在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银行数字化转型概况

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金融科技战略布局落地生根。

cefc1e178a82b901955ec9b523b03c713812ef0d.jpeg

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措施


直销银行主战场发生转移、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开放银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正在逐渐铺开,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发展向 好、新设公司逐渐增多

dbb44aed2e738bd44fbcb78af1b612d0267ff9b4.jpeg

民营银行和虚拟银行

民营银行

发展迅猛,两极分化。2019年上半年,10家民营银行的 收入达到46.3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6.19%。2018年 底,17家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合计为 6373.51亿元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的发展实力远高于其他银行。

虚拟银行

截至2019年4月,香港金管局批复4家虚拟银行,其中3 家有中国内地互联网企业或金融公司参与。根据业务计 划,四家公司将在6至9个月内正式推出虚拟银行服务

截止到2019年8月底有29家机构向金管局提交了虚拟银 行牌照的申请,包括单独申请及合资申请,机构类型覆 盖证券、保险、银行、支付、科技以及金融科技行业等。 虚拟银行未来发展可期


0e2442a7d933c8958e3c0aa49e2ee6f683020076.jpeg

金融科技在保险业的创新和发展

前沿科技不断应用于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变革已经由渠道变革转向运营和服务变革阶段。经过2017年行业阵痛期, 2018-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经营整体较为稳定。

经营主体较为稳定,行业保费下滑态势得到遏制、出现缓慢增长互联网人身保险行业集中度保持高位,健康保险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保持平稳高速增长,首超车险业务规模融资额稳步提升,大额融资增多 金融行业监管加码,持牌合规、消费者保护成监管主旋律2018-2019年,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保险业中,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保险数据管 理、技术成熟度、监管不能充分适应行业发展,为保险业创新发展带来进一步挑战。

08f790529822720e969f68ca2af69f40f21fab75.jpeg

金融科技在其他金融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智能投顾

体量仍较小,但未来市场广阔。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 规模约为174万亿,按照3%的渗透情况计算,2020年中国 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将超过5万亿大关,按0.2%管理平计算,收入规模将超过百亿2018年智能投顾首次纳入监管,市场发展趋于理性传统金融机构彰显牌照优势,成为智能投顾行业主 要参与主体 智能化水平在行业主体间并不均衡,“智能投顾”还未真 正实现智能目前智能投顾采用的人工智能多为弱人工智能,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对资产进行遴选,也有一些模式将专家经验纳入其中以弥补就器学习的不足。智能投顾与投资者的交互较为单一供应链金融

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接近14万亿元2018-2019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信贷类供应链业务占比最高,达67%大型电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市场份额领先

银行作为重要的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积极应用新技术打造数字化平台商业模式


adaf2edda3cc7cd9912378bc763cb439b80e9108.jpeg

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发展空间广阔。截至2018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已增 长至8.45万亿元,市场渗透率为22.36%;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

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市场主体分为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三 大类。大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7acb0a46f21fbe09ff54389f255d99358644adf3.jpeg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占比不断提升。2018年第三季度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比已提升至54%,同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规模连续6年增长,季度交易平稳增长

“线下消费+线上支付”的O2O模式在使用习惯上也日益被广大用户接受,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支付方式获得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在支付清算领域有较大发展


监管科技

监管科技的发展相对较晚,但正在加快科 技应用的步伐

相较于国际实践,中国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 沙盒、创新指导窗口和创新加速器方面的布局 和探索还较少


b999a9014c086e06f45d5a605335eef20bd1cbec.jpeg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日益广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2018-2019年,在数字技术的赋 能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主体愈加多元,基础设施建设日渐成熟,在服务“三农”、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 与智慧城市建设等场景,新服务、新产品不断涌现。目前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走过了粗放式“圈地” 时代,进入到深度拓展的新阶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概况

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形成以银行等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企业等为服务主体,以“三农”服 务、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为服务对象,以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为基础设施, 以政策体系、法律体系等为制度保障的生态系统。

主体发展:

银行类金融机构:借力开放银行,推行场景化的数字 普惠金融发展模式非银行金融机构:深入农村普惠,扩展数字普惠金融 服务覆盖面互联网巨头:基于海量数据,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 闭环金融科技技术公司:以智能金融风控为需求,提升数 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制度保障

普惠金融监测、报告数据源向数字化方向拓展普惠金融政策扶持趋向综合、全面化基础设施建设

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电子支付服务进一步下沉信用体系数字化进程加快资本市场渠道更加多元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更加完善2018-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在服务“三农”、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与智慧城市 建设等方面,新服务、新产品不断涌现。

d439b6003af33a87acbe06c49661853e5143b5e4.jpeg

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十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金融科技发展“双稳”结构基本成型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已经进入 到高质量发展、优结构运行的新阶 段。营收规模稳步增长,到2020 年,预计营收规模达到19704.9亿 元;单位企业融资规模趋于稳定, 到2020年,预计规模达到2013.6 万美元。营收规模和单位企业融资 规模的“双稳”结构基本成型,发 展稳定、后劲充足的特征已经显现。

趋势二: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更加健全

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会更加完善,底层技术融合发展会全面提高数字普惠价值。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数字普惠金融的战略重点将从扶贫脱贫逐渐转移到提升生活质量、优化金融环境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战略和小微企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要求会更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将更加细化、精准化。趋势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融合加快

各类金融科技底层技术会加快融合,诞生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模 式。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下游应用场景会不断拓宽,产业链运转将更加顺畅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将成为新热点,在合规、财务审计、监管现场检查等领域进行相关 应用。5G技术近期对金融科技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方面,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尚需时日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投入将达到4034.7亿元,其中前沿科技投入占比将增长到35.1%趋势四:区块链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在政策扶持、技术提升、战略投资和场景需求落地的综合作用下,区块链产业将走出野蛮生 长的阶段,迎来新一轮增长期,商业化应用会加速落地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等多方将加深协作,加速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形成区块链和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区块链领域会出现更多超越加密货币的使用案例, 在支付、投顾、物联、供应链、监管等领域出现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物联网”将成为 发展新亮点,尤其在机器通信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趋势五:生物识别技术的金融安全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预计2020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9.2亿元随着金融业务线上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指纹识别技术将更加普及,人脸识别 技术应用范围将得到迅速扩张,在远程开户、线上支付、保障网络转账等方面 发挥更大的保障作用随着3D传感器的快速普及、多种生物特征的融合,“数字身份”将越来越普遍趋势六: 构建开放银行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更加多元

“技术为本、体验制胜”已经是开放银行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随着关键底层技术融合发展 的不断推进,开放银行体系会在开放API、SDK的基础上,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创 新融合,提供更多实践案例开放银行体系建设会充分适应客户需求更加多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趋势,构建产品和服 务的联合提供链条,“交互”形式将更加多元化,适用范围更加普遍,界面更加友好趋势七: “中台”战略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实施

更多的银行、保险企业会实施“中台”战略,标准化、模块化金融组件,将业务中台、数据 中台、营销中台等充分利用、协同推进。中台建设会加大需求统筹和制度保障,负责相关业 务领域的中台系统牵头部门会在业务流程、模型、数据等方面的技术处理进一步优化,加快 产品设计和前中、中后台的对接。各银行、保险会加强中台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为 前端应用场景赋能,为后端技术升级提供资源。同时,在“中台”战略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 更多问题,更多的解决方案将不断涌现

趋势八:互联网企业“去金融化”趋势更加明显

在严监管、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剥离自身金融业务,回 归技术服务互联网金融企业从类金融机构向科技公司转型,以金融科技底层技术连接金融 业务,以科技赋能代替自身执行金融业务,变相突破严监管带来的业务限制, 以科技优势塑造金融优势,以技术差异化构建金融差异化,更加系统稳步推进 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九:监管科技的主导角色强化

自2018年8月证监会正式印发《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起,各地金融办在加强监管科技部署等方面取得了 重大突破2020年,大数据试点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技术在交易风控、市场检查、文本提取、 舆情分析等场景的应用更加普遍。监管技术标准化、数据治理、管理与应用标准将逐步落地,在系统、架构、接口、数 据等技术领域形成行业标准趋势十:中国版监管沙盒模式逐渐成型

监管沙盒应用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会形成一批优秀的试点示范城市和项目风险补偿和退出机制会逐步完善,规则会逐步成型监管沙盒的实施空间和容量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迭代和试错成本会不断降低监管沙盒与监管科技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创新,关键底层技术在监管沙盒中的 作用会持续显现本文数据及要主观点来自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欢迎关注作者,您的关注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分享至

热门新闻

联系我们
维金在您身边

留言咨询

收到信息后,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免费咨询热线(工作日9:30-18:30)

400-101-959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