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金携手多家知名银行,为撮合型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交易合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合规、商户信任、税务风险、支付等问题。
维金业财融合解决方案是以维金业财通产品为基础,以金融级别账户体系为根本,对内打通企业各业务、财务系统,对外接入银行、支付机构等通道,实现业财数据联动和交互,进行实时记账和数据分析,实时产生数据报表,同时实现对监管营收资金的按时、保量上缴,监控资金欠款、资金在途,确保营收资金的安全、准确。帮助企业不同业务或岗位的管理层有效洞察和理解运营数据,快速做出业务决策,真正实现企业业财一体化。
维金连锁零售解决方案是基于连锁零售场景,为品牌客户提供的一整套在线化、电子账户、易对账、灵活分账、资金合规的解决方案,用于连锁加盟分账、采购支付、供应链上下游支付、资金划拨的场景,可实现品牌企业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账务全面掌控,高效对接和使用,降低非必要支出,助力品牌降本增效,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
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借助了银行的合规方案来处理资金,所以不存在“二清”问题,也解决了客户资金流转中不必要的税费问题。
维金针对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创新的“1+1+N”模式综合服务—— 1,是站在顶层设计角度,提供完整的产业金融战略咨询; 1,是站在底层建设角度,提供坚实可靠的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N,是站在联合运营角度,提供基于场景(N个)的金融业务赋能。
物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性产业,2009-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1%下降至15.5%,但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政府、物流生态圈企业力争实现的目标。
从行路难,到如今交通的四通八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
B2B行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主要B2B平台覆盖范围在全国快速拓展,对城市的覆盖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
×
日期:2020-08-26
作者:郑平平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负责人曲向军表示,“全球前50大银行中,90%以上都在积极应用高级分析技术。全球领先银行将税息前利润的15%-17%投入到数字化、科技和大数据领域,科技和大数据人员占到总人数的17%左右;与之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相关人才比例不足5%。拥抱大数据、提升银行竞争力已是整个行业的共识,能够率先转型为‘科技银行’、‘数据银行’的金融机构,将在未来10年领跑同业。”
根据埃森哲调研,高达48%的中国消费者为愿意承担风险、数字化高、期待创新的“先驱者”,此比例远高于全球23%的平均水平。中国消费者正处于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变化、期待创新的阶段。
可见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其本质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发展方向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终极目标是降本增效。
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初衷和目的
2019年10月18日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研究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郭为民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发布会 上表示,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初衷和目的在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基于人工智能,为中产家庭及个人零售和金融机构提供标准化资产的财富管理业务,依靠全人工智能驱动的财富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风险控制和个性化的投资顾问服务。核心技术是根据用户风险偏好、投资金额、投资时点、持仓现状、交易策略等因素实现交易的实时个性化基金交易和交易优化。
二、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基于金融科技
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五大关键技术(ABCDT)的发展和应用,驱动银行商业模式的变革。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银行服务效率,拓展了银行服务边界,降低了银行运营和管理成本,还为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中小银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因此,银行业必须需要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将先进技术合理布局到各种金融服务场景中,加速自身数字化转型,为古老的“存、贷、汇”业务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银行业还要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确保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数字化将成为中小银行的“新基建”》(董希淼)]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将金融科技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等四类。
现在,已经有金融科技在投资管理领域提供为客户提供千人千时千面智能投资顾问解决方案,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以标准化资产为配置对象的个性化理财方案。通过向客户提供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标准化资产配置组合,加上个性化和伴随式的用户分析与引导服务,帮助客户改变追涨杀跌的传统投资模式,使其长期留存在市场里,从而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了千人千时千面组合交易系统,真正做到因人因时而异的个性化标准化资产组合配置。解决了“再平衡”点“买入后立即调仓”的行业共性技术问题。
三、金融科技提供个性化产品与服务
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特色化的产品与服务,为此自主研发三大智能系统,其技术创新性体现在:
3.1无人值守的智能投资系统
通过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改进传统资产配置技术的收益过渡敏感,解决“再平衡”点“买入后立即调仓”的困境,避免传统投资决策中的“人在回路”,切实做到资产配置系统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运营。
3.2千人千时千面个性化基金组合交易系统
千人千时千面的个性化基金组合交易系统,支持根据风险偏好、投资金额、投资时点、持仓现状、交易策略等因素实现交易的实时个性化,有效支持前端业务系统针对不同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定制,帮助后端的金融投研部门金融策略的有效落地,为投资者带来切实的收益。
3.3智能客户分析和运营系统
通过人工智能,准确分析定位客户风险偏好、心理底线和投资预期,进而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分类管理,支持实时监控,实时调整;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完成用户行为分析,动态监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心理底线变化,供运营人员的精细化运营参考和自动化客户运营系统使用。智能预测用户交易行为,允许运营人员提前对客户预期进行干预和管理,辅助精细化运营。
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三点建议
2019年4月29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副秘书长蒋骊军在《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9)》发布会上给中小银行发展的3点建议。
4.1明确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必须从传统 “传统产品交易”的思维向“以客户为中心”思维转变。进行端到端、敏捷的客户流程再造,以大幅度改善客户体验。同时需要借助金融科技,建立用户体验监测体系,实时收集用户在旅程中的数据,并以此快速反馈优化,形成闭环。
4.2打造特色化的产品与服务。
一方面可通过聚焦本地客户,对客户进行精确的分群,把握当地客群的精准需求,设计特色化产品;另一方面可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共同打造产业生态,满足合作伙伴场景闭环中碎片化的金融需求。
4.3抓住“Fintech”风口,积极开放合作实现后发优势。
在保证“自主可控”的前提下,要加快选择同领先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从技术、系统等多方面快速夯实提升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带动业务发展。
总结
在 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用户数字化诉求不可逆转、平台化场景化成为金融商业模式竞争的首要选择的背景下,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应该抓住“Fintech”风口,积极开放合作。金融科技公司将C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特色化产品和服务的成熟案例赋能给B端,提高B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辅助B端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