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热点

IPO前看蚂蚁:万亿金融科技监管样本观察

日期:2020-08-28

作者:界面新闻

来源:新浪科技

蚂蚁集团将于10月登陆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它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心。

根据蚂蚁披露的招股书,2019年蚂蚁全年营收1206亿元,同比增幅超40%,净利润180.7亿元。今年上半年,蚂蚁营业收入达725亿元,净利润达219亿元。

这个全球最大的独角兽寻求以2250亿美元的估值IPO,募集资金超过300亿美元。它将新晋为「全球募资王」。

16年来,小小的蚂蚁,如何能撼动全球资本?

颠覆者、创新者、搅局者、挑战者、大象、超人——这家全球最大的独角兽,飞速成长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支付宝诞生7年才拿到支付牌照、二维码支付一度被叫停、花呗借呗接入征信、金融控股试点……每一次央行的监管动作,都激起金融科技行业的无限涟漪。

悲观者看到这些,会担心是否监管的一道命令,一纸文件便可阻挡蚂蚁的进化脚步。

然而事实是,蚂蚁已穿越金融科技的腹地。从支付宝到蚂蚁的16年中,他并没有因为准生证问题,一禁了之,反而变得越来越强壮。

银行、券商、基金等国字号金融公司,代表着国民经济的基石,影响着国民经济。央行是如何监管新生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在央行与国有金融企业眼中,蚂蚁到底能够做什么,能够做多大?

蚂蚁的成长与蜕变,既是一部中国金融科技的创业突围史,也是一部充满创新思维的金融监管史。就是在创新和监管,这对矛盾的交织和博弈中,整个中国的金融科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冠绝全球。

懂财帝作为十年金融科技观察者,试图从本源揭开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公司与央行监管的多重关系,寻找金融科技创新背后隐藏而清晰的脉络。

螺旋式互动

52岁的布莱特·金和正成为如今中国金融业领域的偶像,银行高管们桌子上必备他的书籍《银行4.0》。

他的「银行X.0」系列一经出版,便长期位列英美德日等国金融畅销榜榜首。

有趣的是,布莱特在新书中指出,银行业的未来在中国,而非西方。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无论从交易金额还是交易笔数,都远远超过欧美,中国移动支付全球遥遥领先。

而让金融科技创业者、未来学家布莱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眼中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产品——支付宝,诞生之初的胆颤心惊。

支付宝,从第一次开启支付到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式成立,马云为此筹备了整整一年多。

「立即,现在,马上启动支付宝。如果坐牢,我去。」2004年1月,马云身处达沃斯小镇的皑皑白雪,执着而些许惶恐的下达「军令」。

马云下达命令前的90天,支付宝就诞生了第一笔交易。

西安工业学院学生焦振中,在淘宝上看中了一台二手富士相机。而相机的主人崔卫平,彼时正在日本横滨留学。

当时,C2C的网上交易,要么远程汇款,要么同城线下付款。而个人间的跨国交易,让没有见到实物的焦振中,不愿意冒风险。

这场跨国交易中,买卖双方资金与实物交割的信任问题,暴露无遗。

马云创业之初就将阿里巴巴定位为平台,淘宝网早已想到了其他支付方案。淘宝团队通过将自己作为中间人暂时保留货款的方式,解决了上述信任问题,完成了第一笔担保交易。

支付宝的第一单让整个淘宝都很兴奋,但是马云忧心忡忡——当时只有银行、银联等国有公司具有汇款、担保能力。

2003年,马云专门跑到上海,找到国企巨头银联时任董事长万建华,期望银联提供一个线上支付系统。作为银行卡的转账结算实体组织银联,当时并不认为线上支付能发展起来,万建华评估了淘宝项目回复:「想法很好,但是我们不想参与。」

一直到2004年12月,支付宝才独立上线。马云对支付宝团队说:「支付宝不仅要成为淘宝的好帮手,更要成为整个行业使用的工具,以及推动社会诚信的一种手段。」

支付宝,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金融创新、构建信用体系,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支付宝以及蚂蚁不得不游走在金融创新与政策错位之间的「灰色地带」。

支付宝一直监管缺位么?实际上,中国的监管比外界所了解的强大地多。

支付宝诞生大约几个月后,就被纳入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监管范围,紧随其后,央行又宣布对第三方支付企业实行牌照制度。

但一直到2011年,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正式颁发,此时支付宝才得以正名。

时任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在「2014创新金融论坛」上表示:「对于金融创新,监管部门没有态度就是最好的态度;要从全局、长远出发,适时、适度对金融创新进行主动规范和引导。」

最大限度鼓励创新。从樊爽文这段话可以看出,监管机构更看重金融创新的底色和到底做什么,给创新者足够大的空间。

而即使支付宝获取支付牌照的背后,也并不轻松。获取牌照前,支付宝专门成立政策解读委员会,每月主动提交包含财务数据、公司架构、操作流程在内的工作报告,主动向央行“求监管”,虽然央行从未反馈。

拿到支付牌照后,在外界看来支付宝合规合法无需担忧,但2013年却被央行当头一棒——暂停条形码支付。

2011年,支付宝首创二维码支付,简化了复杂的支付设备和推广流程,让支付从PC端走向线下移动支付,并在2年后开始高速增长。突然的叫停,当时媒体普遍分析,二维码绕开了监管,银联和银行为维护自身利益,牺牲掉第三方支付。

这引起了整个社会实体企业和个人的反弹,引发整个社会讨论金融创新和监管,最后金融监管部门承认了二维码的积极作用。但认为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风控系统,不适宜对其合法性予以承认。

时至今日,二维码依旧是线下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遍布餐饮、菜场等大街小巷。

如果没有支付牌照,监管一棍子打死支付宝,就没有布莱特·金书中的全球移动支付。支付宝与监管相互雕琢,相互成就,最后共同实现了中国移动支付的螺旋式上升。

白猫与黑猫

「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勇闯禁区,深圳特区成为中国试验田,中国人用这种方式创造了改革开放的奇迹。

勇闯无人区,摸着石头过河。

无论是支付业务,还是其他业务,蚂蚁典型的思维方式是,看到需求,发现空隙,通过创新去满足需求,尽管这事没人做过,前途未卜,敢为天下先。

支付宝解决了付款的信用,但是没有解决社会信用,特别是信贷征信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央行征信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官方征信机构。中国大约只有3亿人有征信数据,另外约5亿人没有征信记录。

诞生在浙江中小企业海洋的马云,对中小企业信贷困境有着切肤之痛。阿里巴巴最初做B2B、淘宝等平台,入驻的均是小微企业。

银行看不上中小企业信贷,马云决定自己做。早在2010年前后,「阿里小贷」分别在杭州重庆成立,它专门为阿里平台旗下的商家提供百万元以下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

阿里通过电子商务积累了交易、货物等大数据,精准还原出个体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摸清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2014年,阿里控股的网商银行获批,成为监管机构最早颁发的民营银行牌照之一。

诞生于2013年的余额宝,意外成为中国消费金融启蒙者,更成为中国科技金融划时代的产品。

支付宝成为独立的第三方平台后,受央行规定所限,资金在账户中不能获得利息。大量沉淀资金在支付宝账户中闲置,对用户而言非常不公平。

2012年12月,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带团队与时任阿里小微金融副总裁的樊冶铭碰撞,郭树强率先提出了为支付宝量身定制产品、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设想——余额宝雏形,樊冶铭认为这是维护用户的利益,当即拍板。

余额宝一推出就受到市场疯狂追捧,成为国民理财标配。而余额宝上线五个月后,其规模增长至1000亿,后来破万亿,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

2015年1月5日,央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筹备三年的芝麻信用获得了一张宝贵的通行证。

蚂蚁基于用户需求的创新,撬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利益,也激活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向数字金融进军,并开发了一系列爆款产品。

或许源于此,监管机构不断给蚂蚁开放了金融牌照。

目前,蚂蚁拥有国内最全金融牌照,除了传统行业的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销售等,还拥有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第三方支付、个人征信、金融云、区块链、人工智能、金融大数据等,触及到金融与科技的整个生态。

目前,支付宝年活跃用户超10亿,月活跃商家超8000万,花呗和借呗联合贷款规模超万亿,蚂蚁财富促成资产管理规模超4万亿元,保险科技平台保费额达518亿元。

蚂蚁还在向更宽的边界探索,而中国监管给予更大的空间。

一个典型案例是「相互保」变「相互宝」。2018年10月,相互宝诞生一个月,用户超过2000万,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首个震动保险圈现象级的产品。

但同时,中国从来没有一款保险产品,如此迅速聚集用户,让监管层担忧产品失控。但同时,它回归了保险风险共担的本质,提出去中介化、透明化,降低了管理、佣金等综合成本,引发国民对健康商业保险的关注。

或许正式如此,监管机构并没有关闭相互保,而是将这款保险产品改名为「相互宝」,其性质从保险产品改为网络互助产品。目前,「相互宝」续费用户接近1.1亿人。

监管划出红线,让创新者蚂蚁继续进入无人区,无止境探索,为国民探索更好的产品。

支付宝、余额宝、相互保……一个个金光闪闪的的产品,见证了蚂蚁金服创新的足迹。

蚂蚁金服不断突破成规,让高冷的金融变得有温度,让繁琐的金融更加便捷,它带动整个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变革。

角色与定位

「银行如果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马云的这句话,让中国银行业对蚂蚁曾经虎视眈眈。

十几年前,心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马云当时愤慨的是,传统银行对待中小企业贷款的态度以及较少的放款量。

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变。疫情期间,包括中农工建在内的100家银行与网商银行合作,发起「无接触贷款」纾困小微企业,助力企业复产复工。网商银行的技术陆续向银行和金融机构开放。

目前,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借呗与国内几乎所有的银行合作,蚂蚁提供海量用户及其脱敏画像,并提供人工智能和金融风控,传统银行提供资金,这种合作模式为联合贷款,目前两联合贷款规模超万亿。

此外,越来越多的银行来支付宝开设线上分行,支付宝与银行变为合作关系,用户可以在支付宝银行小程序提供身份证等信息,就能办理借记卡、信用卡等多项业务。

与银行直接竞争的角色早已变化,蚂蚁从爆款产品提供者正变为平台,成为整个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蚂蚁与银行的恩怨已经化解,双方各有所长,银行擅长金融业务,蚂蚁做用户平台,在市场摸索出了征信与风控体系,向银行输出风控能力、技术能力。

蚂蚁金服数字金融产品发展的轨迹如出一辙。早期,蚂蚁金服锐意创新,根据用户的创造爆款金融产品,推动整个金融业改革,然后金融机构创造产品接入支付宝,让更多用户能得到金融创新的普惠与红利。

余额宝的蜕变,是一个典型案例。如今,余额宝底层的货币基金早已从天弘基金扩大至十多只基金。而蚂蚁财富接入的产品,均为传统基金公司的产品,而非蚂蚁自营理财产品。

保险产品发展也是如此,支付宝作为平台,相互宝成为健康险的补充,主要作用为普惠和启蒙,支付宝接入传统保险公司保险产品。

当然,面对蚂蚁这样新兴的平台,如何防范Big tech 赢家通吃?也是监管高层一直思考的问题之一。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曾专门撰文指出,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建立竞争性环境,使得最优的技术顺利凸显和发展,通过竞争选优来实现应用更好的技术。

监管机构,如何既维护建立优良竞争环境,又能激发「科技金融」巨头的创新与动力,还能防范金融风险,这也是一个大课题。

2017年开始,蚂蚁高层就多次公开表示,蚂蚁金服未来会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去做好Fin(金融)。而此前所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刚好可以作为沉淀底层技术的试验田。

蚂蚁科技收入早已超过半壁江山。根据招股书披露,其数字金融科技平台的营收从2017年的44.3%攀升至2019年的56.2%;在今年上半年,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为蚂蚁集团贡献了63.4%的收入。

蚂蚁回归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转向本地生活服务。2020年,新上任蚂蚁集团CEO胡晓明宣布,支付宝要做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蚂蚁踏进数字服务河流,已经在消费经济中掀起巨浪,开启了新征程。

孙行者与唐三藏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金融科技的创新者与监管者最终目标,助力中国金融创新,实现金融普惠,让金融回归实体,帮助中国更好的发展。

金融科技创新者蚂蚁,如同孙猴子,能量满满,不断折腾,面对用户需求,敢为天下先。蚂蚁所做的事业,前无古人。

作为监管者,如同同去西天取经团队灵魂人物唐三藏,掌舵前行的方向和节奏,并及时修正。他们在一起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到达彼岸。

孙猴子本性虽好,能七十二变,手持金箍棒,能成事也能闹事,偶尔游离监管范围之外。唐三藏作为团队的核心,给予孙猴子足够的包容和空间,只有在他犯错时,才给他念紧箍咒,以示惩戒和规范。

支付宝、蚂蚁集团与监管的关系,同孙行者与唐三藏颇有些相似。

蚂蚁作为一个巨大的创新经济体,仍会不断向金融监管发出挑战。但中国监管机构不仅具有独立性和独立思考与决策能力,而且具有具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调整弹性。

从弱小的蚂蚁到1.5万亿市值,这不仅是蚂蚁的蜕变,更是中国监管机构的大跨越。蚂蚁还在向前,监管从未止步。

再过几个月,走过16年监管长跑,支付宝和它的母公司蚂蚁集团将正式上市,它将完成一次彻底的洗礼,完成多重监管与检阅正式成人。

蚂蚁是中国在全球金融科技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是蚂蚁一家的成功,还是中国金融科技体系成熟的标志。

过去17年来,中国金融机科大军浩浩荡荡进发,经历过雨后春笋般的勃勃生机,也经历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百转千回大浪淘沙,它最终走向成熟,华夏的沃土结出科技金融硕果。

它中国探索创新者蚂蚁集团们的成功,也是成百上千万金融科技人十年探索的见证,更是中国金融科技监管层的一次重大胜利,它包含了金融科技创新者与监管的互动与螺旋,折射出中国式智慧。

参考资料

1|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金融稳定报》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4|原央行行长周小川文章,《周小川:信息科技与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

7|罗伯特 希勒,《金融与好的社会》

8|中信出版社,《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9|大智慧通讯社,《央行官员: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没有态度就是最好的态度》


分享至

热门新闻

联系我们
维金在您身边

留言咨询

收到信息后,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免费咨询热线(工作日9:30-18:30)

400-101-959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