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金携手多家知名银行,为撮合型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交易合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合规、商户信任、税务风险、支付等问题。
维金业财融合解决方案是以维金业财通产品为基础,以金融级别账户体系为根本,对内打通企业各业务、财务系统,对外接入银行、支付机构等通道,实现业财数据联动和交互,进行实时记账和数据分析,实时产生数据报表,同时实现对监管营收资金的按时、保量上缴,监控资金欠款、资金在途,确保营收资金的安全、准确。帮助企业不同业务或岗位的管理层有效洞察和理解运营数据,快速做出业务决策,真正实现企业业财一体化。
维金连锁零售解决方案是基于连锁零售场景,为品牌客户提供的一整套在线化、电子账户、易对账、灵活分账、资金合规的解决方案,用于连锁加盟分账、采购支付、供应链上下游支付、资金划拨的场景,可实现品牌企业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账务全面掌控,高效对接和使用,降低非必要支出,助力品牌降本增效,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
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借助了银行的合规方案来处理资金,所以不存在“二清”问题,也解决了客户资金流转中不必要的税费问题。
维金针对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创新的“1+1+N”模式综合服务—— 1,是站在顶层设计角度,提供完整的产业金融战略咨询; 1,是站在底层建设角度,提供坚实可靠的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N,是站在联合运营角度,提供基于场景(N个)的金融业务赋能。
物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性产业,2009-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1%下降至15.5%,但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政府、物流生态圈企业力争实现的目标。
从行路难,到如今交通的四通八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
B2B行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主要B2B平台覆盖范围在全国快速拓展,对城市的覆盖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
×
日期:2019-08-05
来源:自在云之南
7月13日,由中国金融40人论坛和金融城主办的“第四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在北京召开。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排在全球第二位,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金融科技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领跑全球,成为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跃、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以及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陈元称。
陈元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一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挑战;二是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监管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金融科技要更规范发展,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陈元提出三大建议:一是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二是鼓励监管机构提升监管科技水平;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
以下是演讲内容:
一、金融科技发展迎来新阶段
当今世界,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不同金融业态中得以运用,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科技公司的发展,为金融业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金融科技的正确运用能够支持金融产品创新、拓宽金融深度、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进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多个国家都在金融科技领域展开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及监管规范已成为全球重要议题,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发展战略、支持政策。例如,在监管科技方面,英国首先提出“监管沙盒”创新模式,创造了一个“安全区域”,通过适当放松参与实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以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近期,Facebook发布了名为“Libra”的加密货币计划。Libra不同于其他加密货币的两个最主要特点,一是可跨境自由流动,二是锚定了一篮子低波动性资产。从目前的定位来看,Libra将在跨境支付领域发挥作用,未来推开之后,很可能会对传统的跨境业务、支付业务产生冲击。从货币政策执行、宏观审慎管理等角度出发,各国央行包括国际组织,都需要在这方面进行监管合作。
中国的金融科技处于领先地位。历经十余年发展,我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已经覆盖支付、信贷、投资、保险、征信等各项业务,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领跑全球,成为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跃、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以及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评估,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数排在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也会给予金融科技更多发展空间。
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下的风险与挑战
金融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一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挑战。面对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浪潮,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尚未做好充足准备。一方面,在战略层面,多数传统金融机构缺乏全面的金融科技发展布局,仅是以零散策略予以应对。另一方面,在改变现有技术和系统、开展新技术的创新运用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缺乏金融科技人才和相应的企业文化。当前已经有一些金融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尤其是大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应该积极发挥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优势,为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是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监管科技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金融监管体系滞后于金融科技发展,监管能力难以匹配金融科技的发展现实。在一些领域,金融监管存在与技术脱节的问题。比如,金融服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已逐步向分布式、去中心化过渡,但是,各国监管机构仍习惯在原有的中心化框架下解决问题,形成了制度性错配。
另一方面,应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隐患,需要在监管层面加以关注和限制。例如,金融科技在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会使得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另外,监管部门也需要考虑,如何平衡监管效率和科技发展,做到既能够控制潜在风险又能够激发创新活力。
三、支持金融科技规范发展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面对飞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相关各方应该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其规范发展,使金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最终惠及民生。
一是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比如,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帮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提升获客能力,为之提供辅助授信、贷后管理等服务,大幅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普及度。
二是鼓励监管机构提升监管科技水平。监管部门需要建立起与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准则,不断填补监管空白、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例如,确定各类金融科技公司监管主体,明确监管职责权限;依据金融科技发展特征,加强行为监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不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供给,支持各类金融服务的底层技术架构以及征信体系的建设,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围绕金融科技持续展开国际对话非常重要。企业层面自发形成的国际合作,有助于各国金融科技业务模式的改进;监管领域的国际合作,可以整合各国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支付体系管理、数字货币等领域的监管方法,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厘清金融科技的监管职责范围,有助于各国在把控好相应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