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金携手多家知名银行,为撮合型交易平台提供一站式交易合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资金合规、商户信任、税务风险、支付等问题。
维金业财融合解决方案是以维金业财通产品为基础,以金融级别账户体系为根本,对内打通企业各业务、财务系统,对外接入银行、支付机构等通道,实现业财数据联动和交互,进行实时记账和数据分析,实时产生数据报表,同时实现对监管营收资金的按时、保量上缴,监控资金欠款、资金在途,确保营收资金的安全、准确。帮助企业不同业务或岗位的管理层有效洞察和理解运营数据,快速做出业务决策,真正实现企业业财一体化。
维金连锁零售解决方案是基于连锁零售场景,为品牌客户提供的一整套在线化、电子账户、易对账、灵活分账、资金合规的解决方案,用于连锁加盟分账、采购支付、供应链上下游支付、资金划拨的场景,可实现品牌企业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账务全面掌控,高效对接和使用,降低非必要支出,助力品牌降本增效,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需求。
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借助了银行的合规方案来处理资金,所以不存在“二清”问题,也解决了客户资金流转中不必要的税费问题。
维金针对大型企业集团,提供创新的“1+1+N”模式综合服务—— 1,是站在顶层设计角度,提供完整的产业金融战略咨询; 1,是站在底层建设角度,提供坚实可靠的产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N,是站在联合运营角度,提供基于场景(N个)的金融业务赋能。
物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性产业,2009-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1%下降至15.5%,但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政府、物流生态圈企业力争实现的目标。
从行路难,到如今交通的四通八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交通出行的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
B2B行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主要B2B平台覆盖范围在全国快速拓展,对城市的覆盖深度也在不断地加深。
×
日期:2019-08-15
来源:证券日报 李冰
近日,又一起支付牌照并购案诞生。深圳市七分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分钱”)在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其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收购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简称“银信联”)100%股权,将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据中国支付网消息,其收购价格在“2500万元左右”,也有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该价格。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第三方支付牌照买卖价格在2016年上涨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但进入2019年,牌照价格开始明显下滑。
如今,支付牌照最高可叫价30亿元的现象不再,除了含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牌照价值一直颇受业内关注以外,预付卡及固定电话支付业务也已成为“昨日黄花”。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细分赛道之一,第三方支付一直处于颇为重要的位置。
有统计显示,在2011年—2015年,央行共发放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 年及以后,移动支付的发展呈现出了势不可挡的态势。2016年支付牌照发放开始按下“暂停键”,央行表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
一边是牌照的收紧,另一边则是支付牌照被注销名单的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共238家,累计注销支付牌照名单已达33家。
在此背景下,支付牌照交易市场开始火爆,市场中,供给数量在减少,互联网巨头、集团化公司对支付牌照的需求却在增加,供不应求导致支付牌照的价格猛增,曾经甚至“一牌难求”。
根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2018年,累计有超过40家公司通过收购方式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总计金额超过240亿元。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据中国支付网提供给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支付牌照交易情况开始逐年上涨。据统计,2012年有2例;2013年2例;2014年4例;2015年14例;2016年并购情况则达到近几年最高值,为24例;2017年14例;2018年则为2例。
进入2019年,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3日,仅有2例公开支付牌照交易案例,分别是3月份,万辉化工控股有限公司拟以7.9亿港元,间接控股第三方支付企业得仕股份;6月份,七分钱收购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对记者表示,“从已经发生的并购案例来看,这几年的并购次数已经呈断崖式下跌。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必须买且能买得起的‘金主’基本都完成了布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支付牌照买卖交易中,京东、平安、万达、小米、美的、美团、国美、唯品会、滴滴、绿地集团等等,早在前几年已纷纷入局完成。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电商、地产企业、通信企业等各行业“龙头”,都已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占有席位。
“支付牌照买卖已经变成‘有价无市’。”支付业圈内知情人士向记者补充道。
据记者调查,支付牌照买卖不仅数量上骤减,其成交价格也严重缩水。
“当前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的行情要比最高时点下降了60%左右。”有支付圈内知情人士对记者坦言。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认同,他对记者称,“仅从互联网支付业务来看,据我了解,支付牌照价格已经从巅峰时期8亿元—9亿元下滑至3亿元—4亿元左右。”
“支付牌照的价值主要看牌照覆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收单业务、预付卡等3部分,其中价值最大的是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陈文对记者表示。
记者发现,从近几年的支付牌照交易价格来看,即便是价值最大的包含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业务的牌照价格也已缩水,而预付卡及固定电话支付业务则更成了“昨日黄花”。
据中国支付网提供的数据,最早通过收购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是京东,其于2012年年初收购了网银在线,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京东支付,并成为京东金融的重要基石,交易价格仅为1.5亿元,其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跨境支付等。
而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为止,第三方支付领域较大的一起并购事件发生在2016年,海立美达30.39亿元收购联动优势,其业务范围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
从2012年—2016年支付牌照交易价格中可以看出,包含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牌照价格的涨幅惊人。
曾几何时,高额收购成为了取得支付牌照的“华山一条路”,在进入2019年后则显得有些“惨淡”。
2019年,已知的并购案例是,3月份,万辉化工控股有限公司拟斥资7.9亿港元(约6.9亿元人民币)间接控股第三方支付企业得仕股份,其拥有预付卡发行受理及互联网支付业务。
“今年以来虽然屡有支付牌照的并购投资发生,但是价格和并购高峰期的2015年—2017年间相比,难掩颓势。”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目前需要收购支付牌照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的公司越来越少,需求方的减少也将使得市场交易价格降低。”
记者还发现,支付牌照中预付卡及固定电话支付业务已经成了“昨日黄花”交易价格也在缩水。
在今年6月份,七分钱收购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其业务范围是北京预付卡业务。据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吐露,其交易价格“在2500万元左右。”
根据中国支付网统计数据显示,可与之对比的单一的预付卡业务支付牌照买卖,已知案例是,2016年新华金控有限公司出价7000万元进行全资收购的国华汇银,其业务范围也为北京预付卡业务。
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数量及价格下滑严重,是中小支付机构夹缝求存的现状。
可以说,对于中小支付机构来说,不论是通过牌照交易买卖“离场”,还是通过上市实现“上岸”都非易事。当下的中小支付机构,如何“自立自强”正在成为迫切的问题,从支付牌照交易数量和情况就能看出,如今“委身”行业巨头,“待价而沽”实现“上岸”的现象,已成往事。
另一方面看,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已独立上市的支付机构仅有几家,其中包括港交所上市的汇付天下、东方支付及A股上市的拉卡拉等。
对于大多数中小支付机构来说,上市并非易事。黄大智认为,现在网传有上市计划的支付机构在独立要求、规范经营、财务指标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达标,若想要在A股上市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有能力独立上市的支付机构寥寥无几。
如今,摆在中小支付机构面前更多的则是如何保值。
陈小辉对记者表示:“在当前金融强监管背景下,央行对变更股东信息的批准也明显收紧。而支付牌照每5年续展一次,并且当累计亏损超过其实缴货币资本的50%,央行将责令其停止办理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这样对于未盈利的支付机构也很难待价而沽。”